家庭教育报名网
Family education www.bcpa.org.cn

家庭教育的15个“怎么办”,父母请花10分钟看看!

发表时间:2025-03-19  浏览次数:101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在父母的爱和辛勤浇灌下,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的15个“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吧!


01、培养优秀的孩子,家长该如何?


答: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


一位清华学子家长的教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尽管这位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凭借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成功地将一位被老师认为智力平平的孩子培养成了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这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思想素质。


面对老师对孩子能力的质疑,她没有责怪,也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展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孩子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老师曾断言:“你的孩子智力有问题,没什么希望。”然而,这位母亲回家后却以积极的方式转达给老师的话:“老师说你有所进步,只要继续努力,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母亲的不断鼓励下,孩子逐渐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最终成为了班级中的佼佼者,并成功踏入了清华的校门。


家长应当持续汲取家庭教育智慧,不断优化并精进自己的教育策略。


02、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答:解决方法的核心在于平衡与引导。


当孩子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沉浸在虚拟世界时,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还可能削弱他们的社交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甚至导致注意力分散和情绪问题。


首先,家长应明确并坚定地设定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限制。这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讨论达成共识,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遵守意愿。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如设置家长控制、应用使用时间限制等,确保规则得到有效执行。


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尤为关键。可以共同制定每日的时间表,包括学习、休息、娱乐等多个环节,让孩子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鼓励孩子自主规划,既满足了他们一定的娱乐需求,又培养了自律和时间观念。


此外,积极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至关重要。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鼓励他们探索多样化的活动。为了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兴趣,家长可以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榜样。一同参与户外活动,共同阅读一本好书,或是家庭一起观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后进行讨论,这些都能加深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价值。


03、孩子被别人拒绝了,怎么办?


答:这是教会孩子勇敢的关键时刻。


当孩子表达被拒绝的感受时,家长应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或给出解决方案。通过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家长可以通过共情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例如说:“我知道这一定很难过。”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情绪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认识到拒绝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引导孩子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到拒绝是正常现象,同时鼓励他们从拒绝中吸取教训,建立应对未来挑战的韧性和信心。


引导孩子分析被拒绝的可能原因,帮助他们认识到拒绝并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对方可能有自己的原因或考虑。与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应对被拒绝的情况,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主动沟通、寻求帮助或寻找新的朋友。


04、当孩子说脏话、狠话时,怎么办?


答:教会孩子懂礼貌。


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孩子3到5岁左右,他们会经历一个阶段叫做“脏话敏感期”,他们会不分场合地说“脏话”“狠话”,甚至是一些攻击性的语言。9岁以后的孩子常常说“脏话”“狠话”,一般不是自己凭空造出来的,往往是受同伴或环境的影响。


孩子间的大多数脏话,都是非指向型的,大多无关道德,父母有时并不需要有过激的反应。家长的过度反应容易产生一种强化,相反,我们的第一反应如果是淡定一点,让孩子发现这些话没什么作用,他们就会逐渐对这样的语言失去兴趣。


当孩子说“脏话”“狠话”时,我们还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真实的感受:“你要不要换个方式好好说,你这么说话,我听着真的很难过。”


父母应教会孩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诉求,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合适的表达方式,并需要告诉孩子,“脏话”“狠话”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有需求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表达出来,极端的表达方式不能让清晰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而会伤害到别人,还显得自己没有礼貌。


05、孩子作业多的时候,怎么办?


答:家长要谨慎处理对待老师的态度。


碰到过不少家长,看到孩子家庭作业多点就心疼的不得了,干脆替孩子完成作业。这种做法虽源于爱意,却可能误导孩子认为学习不应伴随努力与辛苦,从而日后试图以各种方式逃避学习责任,使做作业逐渐成为心理负担。


更为妥善的做法应当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持续为其加油打气,并陪伴左右,共同度过这一学习过程。即便内心对孩子有所不忍,也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减免作业的想法,更不可轻率地对老师提出无理指责。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责任感与自律性,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虽不乏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塑造了更加坚韧与优秀的自己。


06、孩子写作业总是“磨洋工”,怎么办?


答:综合施策,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磨洋工”的具体原因,可能是对作业内容不感兴趣,或是觉得作业量过大难以完成,也可能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基于这些原因,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作业任务和时间安排,让孩子对学习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的学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作业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每完成一步就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完成作业的动力。


另一方面,家长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时给予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额外的游戏时间、小零食、表扬或家庭活动等。这些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作业中。


此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同时,家长自身也要做到高效、有序地处理事务,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7、孩子早上精神状态不好,怎么办?


答:让孩子快乐地开始每一天。


孩子刚醒来的那一刻,对其整天的心情至关重要。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醒来往往先以哭声示人,这常使家长失去耐心,进而采取打骂等不当方式,却往往导致问题愈发严重。


其实,更恰当的做法是:在孩子应当起床或刚有苏醒迹象时,父母可以温柔地走到孩子身边,轻柔地唤醒或抚摸孩子。待孩子睁开朦胧的双眼,不妨用指尖轻轻挠挠孩子,或是与孩子开启一段有趣的对话,比如,“爸爸猜你昨晚一定做了个美梦,或者爸爸昨晚在梦里和你一起玩了呢!”


总之,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愉悦情绪,为他们的一天注入满满的正能量。


08、孩子不会与人合作,怎么办?


答:培养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合作的机会,比如共同完成家务、一起准备晚餐或进行家庭游戏,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父母应以身作则,展示如何以合作的态度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参与团队活动、社交聚会或兴趣小组,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学会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尊重并接纳他人的观点。


当孩子表现出合作行为时,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奖励,增强他们合作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要耐心指导他们在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冲突解决方法。


09、孩子成绩不佳,怎么办?


答:注重能力、习惯培养。


面对孩子成绩不佳的情况,家长的首要反应不应是责怪孩子,而应是从教育理念和自身教育方法上深入反思。关键在于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主动学习、有效管理时间等,是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基石。但这些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且持续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和恒心,避免急于求成,给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压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成绩波动时,家长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忽视。建立正向的反馈机制,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是被看见和肯定的。


10、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答:让孩子将吃饭视为一种享受。


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吃饭成了难题,不是吃得极少就是挑三拣四,对任何食物都提不起兴趣。要改善这一状况,关键在于营造一个愉悦的用餐环境,让孩子将吃饭视为一种享受。


家长在餐桌上应避免对孩子面前的饭菜发表评价,尤其是负面的评论,即便饭菜确实不合口味,也应尽量保持沉默。家长的言论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和饮食习惯,让他们对食物产生偏见或抵触情绪。


相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对食物的热爱和享受,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用餐的乐趣和家庭的温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好奇心和接受度,让他们愿意尝试各种食物,享受用餐的时光。


11、孩子太骄傲,怎么办?


答: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平日里,不要过度夸赞孩子的外表,应引导他们理解,真正的自豪与骄傲源自个人的内在、努力与付出。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我能行”的前提条件是“我努力”。


为了培养孩子既自信又谦虚的品格,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自豪或骄傲的真正基础,是那些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换言之,唯有自己亲力亲为、汗水浇灌的果实,才值得骄傲。而对于那些未经个人奋斗便轻易获得的事物,无论其价值几何,都不应成为骄傲的资本。


这样孩子能够学会珍惜每一份努力,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就与他人的帮助,既不失自信,又保持谦逊,成长为拥有健康心态和坚实人格基础的人。


12、孩子一到考试就焦虑,怎么办?


答:看见孩子的内在需求。


焦虑,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适度焦虑,可以成为孩子追求进步的内在力量;但过度焦虑,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


考试前,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十分理解他们的感受。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具体的情绪感觉。然后,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担忧,耐心地倾听,让他们将焦虑的感受具体化。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给孩子带来信心和温暖,让他们感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


发现孩子的内在需求,并帮助他们从问题中获得启发和成长。当孩子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实际需求时,家长可以试着这样询问:“我明白你的紧张、焦虑,愿意和我多说一点,你的担心吗?”紧接着,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需求:“你希望我们怎样帮助你呢?”或“现在做些什么能让你好点呢?”最后,明确表达分担的意愿,如“我希望可以帮助你,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13、孩子总是吵着想要养宠物,怎么办?


答:让孩子正确理解并承担养宠物的责任和义务。


面对孩子总是吵着要养宠物的情况,家长可以首先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想要养宠物的具体原因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养宠物的责任和义务,如喂食、清洁、照顾等,确保孩子明白养宠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


如果经过沟通后,孩子仍然表现出强烈的养宠物意愿,并且家长认为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心和照顾能力,那么可以考虑选择适合家庭环境和孩子年龄的宠物。在选择宠物时,要考虑到宠物的习性、饲养难度以及家庭成员的过敏史等因素。


一旦决定养宠物,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宠物养护计划,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同时,也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宠物养护知识和技巧,确保宠物能够得到妥善的照顾。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在养宠物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乐趣和成长,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准备。


14、孩子总是依赖性很强,怎么办?


答: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鼓励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负责。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分类、归纳和整理物品,这些技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非常有用。


除了具体的任务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拥有发言权。这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有权参与家庭事务。


在实施这些策略时,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孩子可能会在一开始表现出不适应或反抗,但家长应该坚持原则,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确保他们在独立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孤独或无助。


15、孩子选择困难、缺乏主见,怎么办?


答:教会孩子全面思考问题。


当孩子面临选择困难时,家长应耐心引导,教会孩子全面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包括每个选项的潜在好处与坏处。通过提问、列出优缺点等方式,帮助孩子清晰看到不同选择的影响。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每个选项,还能教会他们一种重要的决策工具——利弊分析。


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做选择,并鼓励自主负责小决策。


此外,还要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学会灵活调整策略。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提升应变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各种挑战。

来源光明少年杂志综合(肃北县妇联)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报名咨询15971453818/微信同号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报名指南  |  资料下载   在线报名 |   服务时间:08:00-17:30 (周一至周六)

版权所有:中都教育©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www.bcpa.org.cn 邮箱:kaoshiban@126.com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镜像网站 否则必追究其法律责任 鄂ICP备19017669号-2